警钟长鸣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警钟长鸣 > 正文
高校腐败现象透视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 2008-03-18 点击量:
近年来,曾有“净土”美誉的高校不时传出腐败丑闻:采购设备吃回扣、基建工程“暗箱”操作、招生人员索贿受贿,还有学术腐败等等,不一而足。于是有人惊呼:高校成了腐败现象的高发区。高校真的是腐败现象的高发区吗?如何正确看待高校里出现的腐败现象?其根源何在?怎样从源头上防止它?本文试图给您一个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剖析。

  高教腐败频曝光

  近年来,在广东高教系统几起腐败案被侦破之时,发生在北京、南京、大连、陕西等地高校的腐败案也频频曝光。情况表明,教育领域的腐败案呈上升趋势。有媒体报道,1990年之后的10年,北京市海淀区内32所院校中,一半染上了腐败病毒,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贪污贿赂案件共有24件26人。而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陕西省查办的高校腐败案件就有36起61人,其中处级干部22人。
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环节,教育腐败与一般的腐败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它的特殊性;作为教书育人的管理、实施者,其腐败的内容与形式与教学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其后果很可能是人们对教育这一神圣事业的信仰失落。与教育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在管钱管物中收回扣、好处费、借创收之名私分正当或不正当收入相比,在招生、保送、攻读学位等环节出现的腐败更容易使人们对教育本身痛心疾首。倒卖文凭,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时的“暗箱”操作,一方面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对知识、对文凭、学位的推崇,对其价值认可的提升;另一方面却因为在追求学位、文凭时的不择手段而使文凭、学位的可信度低了起来,越来越多地给人们造成只要交钱就能解决文凭问题的不良印象,从而使文凭贬值。
  形形色色犯罪案
  高教系统形形色色的腐败案主要集中在负责招生、颁发文凭和管钱管物的部门和个人,作案手法也五花八门。
  典型案例要数原广东省高教厅设备后勤办主任陈冰峰和副主任张锡源、何启刚等人收受“回扣”370多万元一案。
  此案是如何“浮出水面”的呢?
  广东商学院设备科科长黎明芳被群众举报受贿,经查实,黎利用其负责教学科研设备的采购、验收的职务之便,于1996年12月至2001年2月收受电脑商贿赂3.52万元。拔出萝卜带出泥,黎明芳一案牵扯出了原广东省高教厅设备后勤办一连串蛀虫,包括主任陈冰峰、副主任张锡源、何启刚这3名处级干部在内的6名高教系统干部,利用负责学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职务便利,在为省属高校统购教学仪器设备时大肆收受 “回扣”等好处费370余万元。某高校下属一公司在开发某语音系统时,30万元一台的设备,其提成方案是“三三三”,教育厅后勤办主任陈冰峰提3%,副主任张锡源提3%(后两人又各加了1%),另外3%则纳入后勤办的小金库作为部门奖金发放。在另一份某公司给广州各高校的数额庞大的销售计划中,陈、张定的回扣比例高达15%。
  检察机关指控,陈冰峰涉嫌受贿 200万元。张锡源涉嫌受贿 150万万。而被认为一贯表现良好的副主任何启刚也被查出受贿7.88万元。该办已退休的原主任周钦也顶不住压力向检察机关自首:从 1993年9月至1997年初收受了广州某计算机公司负责人胡某等多人给予的贿赂款7万多元。
  原广东省高教厅成人教育处副处长周之行,涉嫌利用分管全省高等成人教育电视大学借招生、办证工作的机会索贿受贿一案,最近在广州市中院受审。检察机关指控,由于周之行的个人违法行为,导致涉及全省15个县市的电大违规办学,违法批准发放了近万个电大文凭,造成1988年以来最大的违规办学案件,在此过程中周之行索贿受贿共计人民币56万元贪污162万多元。
  手握审批权的周之行可谓威风八面。从1997年到2000年2月间,周利用职务之便16次分别收受了茂名、高州等地电大的王某、邱某等人贿送的18.6万元。1998年6月,周在茂名电大停车场看见一辆新的丰田吉普车,便对在场的王某、邱某说:“车很好看。”王、邱两人马上表示:“你喜欢就送给你好了。”周居然说:“送给我不敢要,十块八块钱卖给我就敢要。”几天后,就有人通知周去茂名电大取车。2000年初,周之行托其弟将这辆车卖掉,得到卖车款33万元。
  周之行还先后将茂名、高州等地电大上缴的23万元据为己有,并伙同成教处原副处长甘百青、原副处级调研员沈旷、原秘书主任叶秀云先后三次截留本应上交的招生录取费、考试费、验证费私分,仅1997年底一次就私分茂名电大学生48万元。
  除周之行案外.广东省还有省社科院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杨某非法倒卖成人教育研究生文凭牟取暴利。检察机关从其家中搜出数百万元存款和几十万元现金,并查出杨某在广州购买了5处商品房,还包养了3个女人。
  利用负责招生工作之便收受学生家长贿赂的招生腐败案,涉案人员一般为各校、各地教育部门招生办工作人员。如重庆师范学院学生科一名科长在一次暑期招生中,收受两名考生家长贿赂8万元、索取5名考生家长贿赂5.8万元,一次招生便挣了10年的工资。

  “净土”缘何不干净

  由于近年来教育领域的腐败案件频频被曝光,有人义愤填膺:“有人正在毁掉我们的象牙塔。”有人惊呼:“腐败的瘟疫已经蔓延到教育这块‘净土’来了。”是的,但是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净土”如何长出“毒瘤”来?
  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经费主要是从国家拨款,来源单一,因此教育部门在人们心目中是“清水衙门”,两袖清风。教育系统的管理还长期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财务制度并没有随之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制度上的薄弱、管理上的漏洞是近年来教育系统职务犯罪不断攀升的客观原因。检察机关发现,只要坚持每日对账,每月核帐这些基本的财务制度,高校的职务犯罪就能避免。

  抓住源头防腐败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错误,固然与某些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严重。“吃一堑,长一智”。腐败的警钟已敲醒了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开始在加强管理、建章立制等方面采取补救措施。以广东省教育厅为例,一场抵御腐败的没有硝烟的战斗已经在各个部门和环节打响,提醒教育、查漏补缺、加强监管等工作都在同步进行着。
  加强审计监督,对有的单位内部存在的会计核算不规范、帐务处理不当、经营管理工作不到位、未严格执行税收法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督促整改。加大对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在干部晋升和管理方面,把廉政考察作为选用干部的必经环节,贯彻到组织考察、党组讨论干部的全过程,同时规定,管理财务的处级领导干部调离单位,必须对其进行离任审计;处级以上干部每年必须进行一次收入申报等。
  也许世界上已经没有“净土”,但只要我们勤于打扫,我们可以让腐败的尘土少落一点在教育领域,少落一点在我们这个社会。(摘自《党风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