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近日,在贵州省毕节市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暨警示教育大会”上,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蒋兴勇结合大量案例,分析贪污腐败、违纪违法产生的主要内因,即“五心理”放松纪律要求,触碰党纪国法“高压线”必被捉。
放任心理。放任,是自我堕落的开始。在放任心理支配下,个人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不断放任自己,最终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织金县原副县长杨克军第一次收受贿赂,是一个煤老板在他反复拒绝后仍以春节拜年为由,在家门口站几个小时用现金给他拜年,从那以后,贪欲的大门打开了,应验了“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的古训。
侥幸心理。有一些人认为自己违纪手法高明,不留痕迹,他人查不出;认为“反腐败是隔着墙头撂砖头——砸到谁算谁”,以此来欺骗自己、麻醉自己,消除不安和恐惧,在腐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黔西县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陈光勋穷尽心思屡次以解决电话费为名索要贿赂,自认为机关算尽,最终受到党纪国法严惩。
自恃心理。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政绩突出,功劳很大,把自己当成特殊人物,以为离了自己各项事业就不会发展,有点问题上级也会因为工作需要不进行查办。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错误想法,才有恃无恐,最终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七星关区政协原副主席宋邦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认为做了一些工作,飘飘其然,弟弟、儿子、女婿都参与其中。
攀比心理。有的人看到身边一些人的暴富,认为自己的能力并不比他们差,于是就不择手段地敛财捞钱。纳雍县原副县长李发军忏悔道,眼看着企业老板财大气粗、一掷万金,自己却只拿着微不足道的工资,认为“我堂堂的安监局长不能没好车坐,买辆40多万的车也不是什么违纪违法的事。”最后一步一步坠入腐败的泥坑。
赌徒心理。有的干部利益观扭曲,信奉“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铤而走险,拿政治生命、人身自由和家庭幸福作赌注,最终结局往往是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威宁县哈喇河乡原党委书记张曼华、原乡长王持恒等五人,利用烟酒购买、项目实施千方百计虚开发票、收受贿赂,集体作案。毕节经济开发区小坝镇村镇管理站原站长吴杰,用最原始的方式向违章建筑户索贿,被司法机关带走时居然说出“把钱退了,就不带我走了”这样目无法纪的话。
会议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切不可心存“纪律松绑”的指望,更不要心存“法外开恩”的幻想,绝不触碰党纪国法这条带电的“高压线”,凡是敢于藐视、践踏党纪国法的人,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扳倒自己”。(贵州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