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之风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清廉之风 > 正文
传承苏区好作风——记江西省信丰县委书记张逸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 2015-08-24 点击量: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张逸(左)在土坯房改造集中统建点上看望改造户刘风英

  江西省信丰县在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的“全红县”,信丰县党组织及广大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

  如今的信丰县,已是全国著名的“脐橙之乡”,尤其是近几年的变化,群众更是看在眼里。说起县委书记张逸,当地群众夸他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忠实传承者。正是他,凭借敢于担当、创新克难的韧劲,带领信丰干部群众不懈奋斗,再创新时期“第一等工作”。

  忠诚担当的带头人

  信丰自古就以“饶谷多粟、人信物丰”著称。然而,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意识却导致这个县在新一轮的县域经济发展中逐渐掉队。

  作风决定作为。2012年11月,张逸到任后,面对“欠发达、后发展”现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打基础,管长远,实施了“打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食品制药等三大产值超百亿元产业,建设城南生态新城和工业新城,主攻现代服务业这一增长点”的“三二一”工程,开创了革命老区县域经济发展升级新路径。

  为实现工业大发展,张逸带领全县干部苦干实干,不到半年时间就在一片荒山坡建起2000亩的大唐工业园,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入驻。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没想到现在的干部如此之拼,用不到3年的时间干了10年的事。近三年来,该县共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0余个,拉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亿元。

  敢于碰硬的实干家

  信丰在10年前修建了磨下桥,可因为桥另一头的棚户区房屋搬迁迟迟推动不了,大桥建好后一直没有通车,成了“断头桥”,磨下棚户区改造被称为“最难啃的硬骨头”。

  两年前,刚刚履新的张逸到磨下桥调研,看到建好多年的大桥成了乱糟糟的停车场,摆满夜宵摊点,他为之心痛。

  “一定要打通这座‘断头桥’,改善磨下棚户区500多户居民的生活。”张逸在县委班子会上说。

  一次次与群众推心置腹的交流,一项项公平惠民、依法依规的举措,如同一股股暖流在棚改户之间传递。仅仅52天,98%的棚改户签订了搬迁协议,没有一户因拆迁上访。

  磨下“断头桥”的打通,也打通了信丰县干部连接民心的“最后一公里”。如今,5条“断头路”、4座“断头桥”全部贯通,成为见证信丰城市变迁的新标杆。

  今年6月27日,信丰县磨下棚户区改造工程即将封顶。张逸利用周末,到现场了解小区菜场规划情况。遇见的群众说他是敢于碰硬的好书记,而张逸说:“只要是对群众有益,再难的事我也要干!”

  一心为民的好干部

  “刚搬新家,还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前不久,信丰县大塘埠镇六星村特困户陈仁姣,在新居迎来“书记亲戚”张逸。

  53岁的陈仁姣家境贫困,是张逸众多结对帮扶特困户之一,正是在“书记亲戚”的鼓励帮助下建起新房。如今,她又受益于县里“油茶产业扶贫”政策,种植5亩油茶,办起“绿色银行”。陈仁姣说:“张书记对我家来说比亲戚还亲,他真是我们的好书记。”

  其实,在信丰,像陈仁姣一样受益于“油茶产业扶贫”的还有4000余户特困户。张逸带领县委一班人,从困难群众的长远利益出发,全县新发展两万亩油茶扶贫基地。

  张逸常说,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工作的动力就有多大,取得的成效就有多明显——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2.7万多户农户喜迁新居;推进学校改扩建,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建起17所公办幼儿园,率先在全省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三年来,该县实施民生实事280件,民生支出累计达45.55亿元。(记者 孟维伟 通讯员 缪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