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马兰律师,放弃北京舒适优越的生活,主动来到贫困的西部,投身法律援助事业,犹如一朵盛开的马兰花,用淡雅的姿容装扮着雪域高原。昨天上午,市司法局召开首都律师先进事迹宣讲会,荣获“十大优秀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称号的马兰律师和其他4名受到表彰的律师一起进行了宣讲。
为普法走访全县
2010年4月,马兰报名参加了司法部、团中央发起的“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后来到甘肃省山丹县当志愿者。山丹是个偏僻落后的小县城,生活条件很差。马兰住在检察院一座废弃的办公楼里,一张床和一张桌子是全部家当,整座楼只有她一个人。
山丹县只有一名执业律师,为提高老百姓的法治意识,也为了广泛了解群众的需求,马兰走访了县里每一所学校和乡镇,对当地的基本状况以及百姓的生活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
帮留守儿童辩护
马兰曾代理过一个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6个少年为筹集出门打工的费用,将一个13岁的男孩活活打死。马兰为年纪最小的嫌疑人小亮辩护,小亮的父母因长期在外打工,疏于管教,小亮开始逃学放纵,直到走上犯罪的道路。马兰很同情这些留守儿童,也尽最大的努力依法为其争取改过自新的机会,最终小亮因为不到14岁,不是主犯,也没造成致命伤而被决定不起诉。
这个案件深深触动了马兰。甘肃很多乡镇都有大量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有效监管、缺少教育和关爱是导致他们犯罪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她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改善这种状况做些什么。一年里,她的足迹踏遍了山丹县所有乡镇的中小学校园,给他们讲这个案例,讲法律常识,讲遇到危险时应该怎么处理。
再申请做志愿律师
马兰说,她以前在北京做律师都是和有钱人打交道,可做了志愿律师,接触到众多弱势群体后,她才真正体会到法律援助的价值和意义。在山丹的一年快结束时,2011年7月,马兰又主动申请到西藏继续法援之旅。
来到藏区,马兰先从培训司法助理员和乡镇干部入手,举办法律援助专题讲座。随着法律援助工作的逐步深入,案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受理30多起案件。一个工人受雇他人干活的第一天从梯子上摔下成了植物人,老板为躲避赔偿反而要起诉他。由于这个工人是经老乡介绍受雇于老板,家属连老板是谁都不知道,收集证据非常困难。马兰多次跑工地,找介绍人和工友取证,找相关单位,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在这个工人去世6天后,家属拿到了36万元赔偿金。
全身心投入援助工作
西部的经历给马兰的身体也带来一些伤害,但她并不后悔。她说,到西部从事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并不容易,单靠热情和冲动很难坚持。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看到努力一点点地呈现在那些被援助者欣慰和感激的脸上时,才会有辛勤耕耘后期盼收获的渴望和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