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年前的3月11日,培民同志离开了我们。10年后的忌日,我们深深地怀念着培民同志。
离开我们的是培民同志的身体,留给我们的是培民同志的精神: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我们约请培民同志的同事、原湖南省纪委书记许云昭同志撰写了这篇文章,既是寄托思念,更是重温精神。
又是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已经离开我们10年了。10年来,每当回想起我协助郑培民同志工作,时常受到他的教诲,得到他的帮助;每当回想起和他朝夕相处、合作共事在一起的日子;每当回想起他担任省委副书记后,还经常来省政府机关看我,与我促膝谈心的情景,一幕一幕,宛如昨天,他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10年前的今天,当我在第一时间惊悉郑培民同志因工作劳累突发心肌梗塞离开人世的噩耗,怆然如天塌地陷一般;当中央和省委发出开展向郑培民同志学习活动的号召时,我作为在他身边一道工作过的同志,更加深切地感佩他品质的崇高和人格的魅力;当我们传承和发扬他的优良作风和可贵精神,继续开创兴湘富民大业时,更深深铭记他信守的诺言,这就是:“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一种崇高的境界
境界是一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反映着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价值,决定着一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郑培民同志作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坚持和践行“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人生准则,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这一诺言,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品德操守,彰显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崇高境界。
这是一种人生信仰。理想信仰是照亮人生的太阳,可以照亮人生之路。郑培民同志用“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信念,照亮了自己前进的道路。从大学开始,他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走上领导岗位,这个“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一直保持不变。这些日记真实记录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路历程。当看完电影《焦裕禄》后,时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的郑培民同志在日记中写道:人民呼唤焦裕禄式的党员干部,我要向他学习,永远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在得知自己提名为副省长候选人时,郑培民同志在日记中写道:对当官一事,我比较淡薄。但党和人民的信任,仍是激发我永远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动力。所以,我决心进一步增强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好工作,一切交给党安排,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在20多年的领导工作中,郑培民同志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人生追求,始终坚持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信仰和准则,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诠释着党的根本宗旨。
这是一种政治本色。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用金子比喻人品官德,纯度越高,品位就越高。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郑培民同志坚持遵照这一标准做人为官。他常常提醒自己,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必须做廉洁从政的模范。郑培民同志把加强党性修养,保持清正廉洁作为修身课题和毕生的价值追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
这是一种从政理念。每一个当政者,都会有自己的施政目标和从政理念。郑培民同志在任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时,我有幸与他同事,有幸感受到他那种“教育为本、教育为民”的情怀。为解决教职工的住房问题,他亲自推动“广厦工程”,实行“三步走”,在三湘四水建设了上百个“教师村”。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他亲自带着我们调查了两个月,走访了40多人,然后才做决定。他说:“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是享清福。”这是郑培民同志的从政理念。他认为“老百姓比天大”,自己则只是“人民的公仆”,因此,他要求自己“多为人民谋取利益、办实事”,“永远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正是秉持这种理念,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因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这是一种公仆情怀。“永做人民公仆”,是郑培民同志在日记里郑重写下的誓言。不论是担任市、州委书记还是当了省级领导,郑培民同志始终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庄严承诺。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任州委书记的几年里,郑培民同志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和访贫问苦,其中许多村子不通公路,需要徒步行走数公里山路。他还在许多贫困农户家里借宿过,用实际行动为他们带去党的关怀和尊重,帮助一些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以郑培民同志为楷模,学习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真正扑下身子,关注民生,贴近民众,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一生光辉的实践
郑培民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好榜样。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他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他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都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郑培民同志始终坚守着执政为民的从政准则。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民书记”。在领导岗位上,他把“为民”当作自己的为官准则,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说,“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在20多年的领导工作中,郑培民同志始终坚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他尽心尽力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他身体力行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民增收不遗余力;他推动当地名优支柱产业的扩张升级,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他努力推动全省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总结推广素质教育经验,发展壮大“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和“体育湘军”,受到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他的这种为民情怀使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戴。做官的学问其实就是做人的学问。做人之道让人感佩,为官之德才能令人称颂。
郑培民同志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长期的领导岗位上,他积极进取,毫不懈怠。工作上不畏艰苦,勇挑重担,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1990年,郑培民同志从湘潭市委书记任上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湘潭是湖南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离长沙不足1小时车程;湘西,却是全国闻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去省城要坐14小时火车。他毫无怨言,毅然挑起这副重担。1998年洞庭湖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洪灾,郑培民同志一直坚守在重灾区安乡抗洪一线,组织群众抢修隔堤,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身先士卒,夺取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显示出中流砥柱的示范作用。
郑培民同志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品德操守。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他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决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始终坚持廉洁从政。在生活上,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华,严格要求自己,刻意保持低调。他是一个“透明的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光明正大地放在桌面上。他曾经说:“党和人民信任我,给了我一定的权力,我就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清清白白为官,老老实实做人。”他不仅严于律己,对家人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他妻子有个“三不”原则:不帮人向郑培民同志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曾经有个人想通过郑培民同志的妻子杨力求走后门,送给她3000元的红包。杨力求义正词严地说:“送礼是给我们送‘错误’,快拿走。”郑培民同志的工作不断调动,职务不断升迁,但他爱人的工作只是从湘潭市调到长沙市,工作岗位仍然是新华书店的营业员。他常告诫子女:“与其留给你们财富,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
一声嘹亮的号角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郑培民同志留下的“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从政箴言,像一盏明灯,始终照亮我们前行;像一声号角,时刻催促我们奋进。
激励我们做一个纯洁的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号召全党要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持党的纯洁性。只有每一名党员都保持一份内心的纯洁,成为一个思想纯洁、作风纯洁的党员,成为一个信念坚定、心无旁骛的人,我们党才能成为一个永葆纯洁性的党。郑培民同志时常警醒我们:“政治信念的动摇,必然导致思想道德防线的全面崩溃”,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注重世界观的改造,“做事先做人”,把“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有本事”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基本准则,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不断锤炼和磨砺自己的党性,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我们党才会永葆纯洁性和生机与活力。
鼓舞我们做一个造福于民的人。伟大的时代赋予了我们展示自己智慧和才干的广阔舞台。郑培民同志经常说,为官一任,致富一方。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四化两型”,实现富民强省的蓝图已经绘就,“两个加快”和“两个率先”的鼓点已经擂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充满期待和厚望,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积极投身于富民强省的生动实践中有所作为。要像培民同志那样,坚持“老百姓比天大”的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群众的需求视为第一信号,把“为人民办实事”作为执政为民的最高境界,把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发有为,在推进富民强省的征程中展示共产党人的时代风采。
鞭策我们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郑培民同志的言行始终铭刻在我的记忆里,在廉洁自律上,他时常告诫自己,“大浪淘沙,警钟长鸣”,领导干部只有自己一身正气,要求别人才有底气,惩治腐败才有胆气。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更多,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更加激烈,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滑向腐败的深渊。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始终做到“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过好权力关、名利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正确对待自己,慎独慎微,管得住小节,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生活格调和生活品位;正确对待亲情,管好家属子女,树立良好的家风,在个人廉洁自律方面,永不“闯红灯”。
郑培民同志音容犹在,追忆时常在心头涌起。敬以此文,寄托我对郑培民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
来源: 中国反腐倡廉网 作者: 许云昭